区域游戏与集体教学的相互促进

| 分类: 教育论文

                         清华洁华幼儿园 蔡晓伟   
     本学期,我们在区域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进行了一个新的尝试,那就是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找到问题所在和教育价值生长点,结合区域游戏点评过程中幼儿的分享情况,生成有价值的集体教育活动。这样的集体教育活动,不同于以往根据主题预设的集体教育活动,它既是生成的,又是紧紧服务于区域游戏,并支持幼儿区域游戏水平发展的。然而,这对我们带班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既要求区域创设和材料投放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年龄发展特点,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展教育契机和问题所在,还要有清晰和敏锐的头脑,能够即时生成对幼儿区域游戏水平有支持和促进意义的集体教育活动,是挑战也是成长的机会。本学期,我重点在角色区进行了尝试和探索,过程中,遇到过一些问题,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第一, 要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兴趣创设、调整区域环境,让幼儿喜欢进区游戏。

在开学之初,幼儿的分离焦虑还比较严重,我们尝试着通过引导幼儿进区游戏,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喜欢玩活动区游戏进而喜欢幼儿园。那时,我们的区域设置是基本设置:自然角、图书区、建筑区、美工区、益智区、娃娃家、小餐厅和音乐区。我们先向小朋友们介绍各种游戏材料,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游戏。开始,有一部分适应能力强的幼儿,一下子就被自己喜欢的玩具吸引了。在同伴的影响下,有的幼儿虽然暂时没有参与游戏,但是目光开始关注同伴的游戏。对于迟迟不肯参与到游戏中的幼儿,我尝试着和他们聊天,主要问他们两个问题“你喜欢玩什么?”“你想在咱们小八班玩什么游戏?”

九煦说“老师,我喜欢玩扮演医生的游戏,在家我就经常扮演医生”。后来九煦的妈妈告诉我,九煦有自己的工作服,也有一套医疗工具箱。他们把家里的角色游戏材料都带到了班里。为了支持九煦的游戏,我专门在娃娃家旁边创设了一个小医院,并投放了更丰富的材料。在九煦的带动下,云曦、萌萌都参与到了小医院的游戏当中,班里有了王医生,张护士···班里的哭闹现象越来愈少,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游戏。

经过一个星期的游戏,经常来小医院游戏的幼儿玩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游戏已经情景丰富,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情况良好的。但是,仍然有很多幼儿没有参与到游戏中来。在这种情况下,我就组织了集体教学活动“小医院”,幼儿欣赏了小伙伴的角色游戏,结合自己的生病看医生的经历,对小医院的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集体教育活动之后,全班幼儿都陆陆续续地参与到小医院的游戏中来。幼儿的游戏经历和集体教育教学活动起到了相互支持,共同促进的重要作用。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能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游戏时,幼儿的认识、记忆、思维、有意注意等状态都比平常的时候好,这是因为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境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在入园之初的阶段,游戏是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有效途径。小医院的创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创设幼儿喜欢的游戏,他们就会慢慢喜欢幼儿园,同伴交往的愉快经历是帮助他们度过分离焦虑期的好办法。我们可以多尝试根据幼儿的爱好丰富班级区域创设和游戏材料。而集体教育教学活动是将个体经验转化为班级共同经验的有效途径。

第二,及时发现幼儿经验所在,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拓展幼儿游戏经验。

娃娃家是女孩子最喜欢的区域,每天活动区时间,都会有三四个小女孩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照顾宝宝。但是,通过观察她们的游戏情况,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今天:萌萌和月月两人在玩照顾娃娃的游戏。萌萌把一个娃娃放在床上,给她换不同的衣服,反复地穿上脱下,还时常和娃娃对话“宝宝,你喜欢穿漂亮衣服吗?妈妈给你换一件,看看你喜欢哪一件?”很显然,这是一位温柔细心的妈妈。同时,月月在沙发上抱着另外一个娃娃,说“宝宝你生病了吧,怎么头这么烫,妈妈赶紧带你去医院!”说话就一只手拎起娃娃的一条腿,另一只手边穿鞋边往小医院走。

透过幼儿的游戏行为,我看到两个问题:一是幼儿之间的游戏交流很少,她们虽然同在一个活动区,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是各玩各的,彼此之间除了争抢玩具,几乎在没有别的交流。另一个问题是,幼儿的角色意识不强,一方面在扮演娃娃的妈妈,但是照顾“宝宝”却不够用心,有时候把宝宝仍在地上,有时候拎着宝宝的胳膊、腿、甚至头发就走,并不顾及娃娃的感受。另外,这样的游戏内容持续了一段时间,既没有新游戏内容的加入,也没有游戏水平的加深,幼儿在娃娃家的游戏似乎局限在了一个范围内。

面对这样的情况,集体教育教学活动就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支持策略。我们在娃娃家都可以玩什么游戏呢?照顾娃娃,我们都可以做哪些事情呢?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我们开展了集体教育教学活动《扮家家》。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爸爸妈妈平时照顾自己都做了哪些事,是怎么做的?在老师和小伙伴的引导下,幼儿就像开了话匣子一样,诉说着自己的经历和游戏设想,照顾娃娃也更加细致周到。娃娃家的游戏丰富了,幼儿的角色意识也增强了。通过这次活动,我总结了以下两点:

首先,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并引导幼儿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

我拍下了幼儿不仔细对待娃娃的照片,并在区域点评时与幼儿一起分享讨论。我引导幼儿说出一年四季的不同,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天气情况下着装的不同。这一,在游戏中照顾宝宝时,可以根据根据游戏情境给宝宝换衣服。带宝宝外出时,要给宝宝增加衣服,宝宝洗完澡时也要注意保暖。

其次,通过材料投放和情境创设,促进幼儿与同伴交往之间的交往。

比如,今天宝宝过生日,妈妈要为宝宝开一个生日派对,娃娃家中其他的人要应邀参加生日派对,这样邀请、准备礼物、参加派对的系列活动都需要同伴之间的交流。在游戏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的游戏行为,激发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游戏,避免单一性、重复性,同时促进幼儿间的交往。

第三,在幼儿区域游戏中寻找新的生长点,生成集体教育活动,支持幼儿游戏的持续和深入。

幼儿对过生日,开派对的游戏非常感兴趣,每天一到区域游戏时间,就会有几个人凑到一起玩过生日的游戏。两周以后,幼儿还在玩这个游戏,不过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那份热情,常常是几个人把生日蛋糕和生日礼物摆在那就开始聊天聊了。过生日的游戏幼儿经验丰富,也喜欢玩,可是玩来玩去就这些内容。幼儿既不更换游戏内容,又没有了支持经验深入的点。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支持呢?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的教研研讨给了我启发:幼儿是家里的中心,每年过生日都受到家人的重视。可是,幼儿关注过家人的生日吗,特别是关注过家里老人的生日吗?

我以游戏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游戏中去,问他们“你知道爷爷奶奶的生日吗?”“爷爷奶奶的生日愿望是什么?”孩子们都摇头。是啊,小小的他们还不曾去想过,爷爷奶奶也有自己的生日,也有生日与愿望。于是,我们结合幼儿在娃娃家中的过生日游戏和关爱祖辈家长经验的欠缺,组织了一次集体教育活动《爷爷的生日》,这个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看绘本故事《爷爷的生日》了解爷爷把孙子送到幼儿园以后一整天的生活,其中有爷爷眼花、身体痛等诸多不便,也隐含了爷爷的生日愿望.

2.为爷爷选礼物,在这个环节中,幼儿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为爷爷选礼物,或是根据故事中爷爷的愿望选礼物,体现了幼儿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有的幼儿可以换位思考,更多的幼儿还只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

3.关爱我的爷爷奶奶,请小朋友回家去问问自己爷爷奶奶的的生日,平时多关心他们。通过这样一节集体教育活动,幼儿在娃娃家中过生日开派对的游戏得到了深入和拓展,幼儿再玩过生日游戏的时候,出现了更多的角色分配,互动情况也更好了。

区域游戏与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教研及实践思路,但是这方面的指导经验还需要继续积累。我常常是通过观察发现了幼儿游戏过程中存在问题,但是针对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支持策略和形式是什么却把我不好。在《爷爷的生日愿望》集体教育活动中,是晏老师准确把握教育价值点,年龄部的舒老师帮忙梳理关键经验,同组的郭老师和施老师协助梳理活动流程,制作ppt,活动才设计得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同时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又支持并促进了幼儿区域 游戏的拓展和深入,是我们集体的智慧。如果,我个人和我们班级团队想做到在区域游戏和集体教育活动中游刃有余地生成活动,快速而准确地找到积极有效的支持策略,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多用心,多观察,多反思,多实践是基本的探索过程,下个学期,我们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